——2020年6月22日在友好区第一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各位代表:
受区政府委托,现将全区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提请区一届人大第二次会议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19年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严峻局面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以“让老林区焕发青春活力”为统领,落实“生态立市,旅游强市”的要求,扎实做好“六稳”工作,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各项工作。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及各项事业取得新进展,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6.6亿元,同比增长2.6%。
(一)转变产业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调整
1.农业经济稳步增长。全区一产农林牧渔业增加值9.1亿元,同比增幅2.6%。多元发展农业产业,蓝莓、蓝靛果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达到10,563亩,蔬菜棚室368栋,木耳棚室450栋,牛,羊,猪,鸡出栏量分别达到1,181头、6,325只、4.96万头、104.6万只。全区北药实现总产值达2,804万元。
2.工业经济低位运行。全区二产增加值完成1.7亿元,同比下降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31.6 %。志有森林食品实现收入2,405万元,利税90.9万元;佳伊纺织全年累计生产4,679万锭,实现收入6,705.4万元,利税171.3万元。
3.第三产业提速升级。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5.8亿元,同比增长5.1%。按照“生态立市、旅游强市”发展定位,承办了旅发大会观摩项目和第九届伊春森林冰雪欢乐季开幕式分会场两项任务,围绕“森林里的家”,新建岭尚欲雪、溪水松月、溪树庭院等精品民宿、民居等与任务相关的基础设施8项。全年接待游客与旅游收入分别同比增长17.3%、17.8%。成功举办了蓝莓文化节、醉蝶花谷季、2019中国美丽乡村休闲旅游行推介会等系列活动,提升了友好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二)“三大需求”协同发展,经济总体均衡发展
1.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下滑。全年固定资产投资4.54亿元,下降14.5%。推进区级重点产业项目开复工11个,完成投资1.5亿元;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项目开复工14个,完成投资3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97%。
2.消费市场活力凸显。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5.7亿元,同比增长6.7%。旅游市场持续向好,在冰雪游、森林游、文旅游、避暑游等旅游新热点的带动下,全区批发、零售、住宿和餐饮行业平稳发展,市场活力不断提高。
3.对外贸易稳中有降。全区外贸进出口额实现1,300万元,完成年度计划78.8%。出口业务以木制品加工行业为主,贸易额占进出口总额的96%,同时,全区签订经济技术合作项目和战略合作框架协议5项,签约额达2.4亿元。实现省外到位资金约1.59亿元。
(三)财政收支稳步增长,保障能力不断增强
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846万元,同比增长22%。
(四)坚决打赢三大攻坚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一是精准脱贫工作取得成效。制定了《友好区2019年度脱贫对象动态管理工作方案》、形成了处级领导“一对一”结对子帮扶制度。
二是污染防治攻坚战初显成效。全面落实河湖长制,开展河湖“清四乱”专项行动,对全区各河流及沿线进行集中整治。城区内全年平均60余吨的生活垃圾实现了日产日清,并全部收集转运至市生活垃圾焚烧厂进行无害化处理。
三是提高防范化解风险能力。组织各类联合大检查38次,2019年全区持续保持了工矿商贸行业、锅容管特及机械设备、农用机械生产、较大以上生产经营性道路交通安全事故发生的“四无”良好局面,各重点行业领域均实现安全生产。
(五)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构建安全生态屏障
深入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森林资源专业管护面积41.4万公顷,森林资源管护面积实现全覆盖,完成更新造林1.23万亩,森林抚育34.4万亩,森林覆盖率达83.65%,全区活立木总蓄积3,828万立方米。开展林政执法检查和资源保护活动28次,实现了连续20年无重大森林火灾的目标。经国际湿地公约组织评估,友好湿地成为伊春市唯一一处国际重要湿地。
(六)深入推进改革创新,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
一是国有林区改革深入推进。切实推动重点国有林区经济转型发展,完成了原上甘岭林业局、原友好林业局改制,23个林场分公司挂牌运行,“政企合一”分立分离工作有序推进,基本实现政企分开,森工企业政府行政职能移交和办社会职能改革完成。
二是行政区划调整顺利实施。撤销原友好区、原上甘岭区,设立友好区,顺利完成上甘岭撤区设镇工作,形成“一区一镇”新格局,行政区划调整完成。
三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进落实新千户科技型企业三年行动计划,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6户,组织企业参加省市科技培训和大讲堂6次,成功申请企业创新券10万元,共获得科技项目扶持资金210万元。
四是营商环境明显改善。完善综合性政务服务大厅功能,设立21个办事窗口。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3,371户,落实各项减税降费,政策性减免511万元。推动“四零”承诺服务创建,与国家和省市政务服务基本目录对接认领政务事项669项。
(七)加快区域建设步伐,统筹城乡协调发展
着力补短板、强弱项,修建溪水至林都机场公路14.63公里,修补裂缝灌缝1.2万延长米,铺设棚改小区配套排污、自来水和采暖管线1.6万延长米,改造供热老旧管网分户供暖210户,33栋2518户16万平方米棚改建设基本完成。新建三中塑胶跑道和足球场地、新设1座消防水鹤4处消防栓。大力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新开通上甘岭镇公交线路1条。按照乡村振兴的总体要求,投入342.1万元资金,用于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全面进行提档升级和三个行政村140户农民室内卫生“厕所革命”工程。
(八)持续加大民生建设投入,不断提高民生保障水平
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推动就业促进创业,完成各类就业再就业3,479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65%。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城乡低保分别提高到每人每月最高573元,农村每人每年4,017元。统筹推进助残、救孤、济困等社会福利事业,全年发放各类救助金2,655万元。促进教育公平优质量发展,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通过国检验收,义务教育巩固率小学100%,初中98%,高中阶段毛入学率279%,一本入段率为51.44%,同比增长20.18%。提高居民基本医疗保障,开通了31种抗癌药“双通道”核销渠道。加快发展体育事业,全年共开展徒步、广场舞、健身展演等大型活动4次,相继举办了各类篮排球邀请赛4次。在2019年伊春市第十一届运动会中,取得了田径比赛第三名,总成绩第五名的优秀成绩。
过去一年,我区经济社会发展保持平稳健康发展态势,但经济运行中不利因素较多,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主要是产业发展质量效益不高,大项目、好项目储备不够,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依然缺乏;土地要素制约瓶颈依然存在;刚性支出日益增大,财政压力十分沉重;科技转化能力和创新要素集聚能力不强,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创新基础仍然较为薄弱。对此,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和危机意识,迎难而上,加快解决问题,努力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二、2020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
2020年工作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实施“四大战略”,发展“六大产业”,坚决打赢三大攻坚战的战略目标,集中精力“抓规划、抓政策、抓项目、抓改革、抓民生”,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前提下,加大“六稳”“六保”工作力度,维护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加快友好区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全面推动全区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
综合考虑现阶段全区经济发展形势和发展条件,2020年我区主要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不低于全市平均水平,为确保实现全年目标,突出抓好以下七个方面重点工作:
(一)有序推进“十三五”规划终期评估和“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
研究起草“十四五”规划《纲要草案》,规划编制紧扣林区转型发展阶段性战略目标,以深入实施改革,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研究提出我区“十四五”期间的战略目标、发展思路、建设重点和对策措施。同时,做好“十三五”规划终期评估工作,完成既定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任务。
(二)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加速林区转型发展升级
一是打好巩固脱贫攻坚成效战。确保全区做到“零”返贫和“零”新增贫困人口,做到脱贫攻坚工作力度、资金投入、政策支持、帮扶力度“四个只增不减”,坚决打好教育医疗住房“三保障”硬仗,确保脱贫攻坚取得全胜。
二是打好环境污染防治攻坚战。扎实开展“五控”行动,推动重点行业企业超低排放改造,保持治超治限常态化。严格落实河湖长制,实施水环境生态保护建设,提升汤旺河等重点河流生态功能,加强湿地保护区及周边水环境治理和常态化执法检查。强化固体废弃物处理、秸秆综合利用和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实现重点污染物零排放。
三是打好防控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着力解决民营及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畅通金融和实体经济良性循环。落实防范和处置金融风险应急预案,引导企业强化风险意识,有效化解企业债务风险。
(三)深化改革精准发力,增加发展后续动力
一是不断深化机构改革工作。按照各项改革时间节点,顺利完成重点国有林区改革验收工作。推进行政区划调整后续工作,完善区政府各项管理体制的重建、区域空间布局重新构建、公共资源重组,提升区域统筹协同能力。
二是统筹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继续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各项任务,深化国有企业改革,鼓励民营经济发展。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投融资体制改革,创新项目推介机制。聚焦增强市场主体获得感,积极拓展银企对接平台,组织形式多样的银企对接活动。大力度优化营商环境,最大程度释放降本增效政策红利。
三是大力推进新兴产业发展。纵深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促进新旧动能接续转换。坚决淘汰落后动能,坚决改造提升传统动能,坚决培育壮大新动能;突出强化产业项目专班作用,掀起“项目建设三年大会战方案”的蓬勃热潮。
四是拓展合作共赢发展。依托“网上哈洽会”“成都糖酒会”等成熟的商贸交易展会,积极为企业搭建合作平台,支持企业发展壮大,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利支撑。
(四)坚守生态资源保护红线,提高绿色发展优势
一是严守森林资源环境生态红线。深入推进六大生态产业发展,筑牢绿色屏障、创新绿色制度、壮大绿色经济、繁荣绿色文化。突出抓好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结合其他复合生态修复措施,完善天然林保护与修复制度。
二是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建设。建立森林资源管理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体系,制定森林资源合理利用及其管理制度,加强物种及其栖息地的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工作,加大相关的网络建设力度,加大执法力度、广泛开展宣教活动。
三是健全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创立生态保护机制,严厉打击各种破坏森林生态违法犯罪行为。依法查办各类破坏森林生态案件,加强占用林地监管和环境保护宣传工作,全面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
(五)实施重点项目提速攻坚,持续稳投资保增长
一是继续加强项目储备工作。围绕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谋划近三年区级重点建设项目。谋划2020年-2022年区级重点建设项目80个,形成全区“重点项目储备库”。
二是扎实开展招商引资工作。编制《友好区招商引资方案》、《友好区招商引资产业布置图》,制定《友好区招商引资奖励办法》,制作《友好区招商引资宣传片》,提高友好区知名度及影响力,开展领导招商、资源招商、以商招商,加强与已签订战略投资协议企业的跟踪对接,争取合作项目尽快落地投产达效。
三是加大对上争取力度。结合“十四五”规划编制,瞄准中央和省市预算内资金扶持重点项目,围绕生态产业、文化旅游、民生基础设施等重点领域,力争谋划项目100个。
(六)落实高质量发展基础,打造产业发展新引擎
一是加快第一产业发展基础。继续扩大蓝莓、蓝靛果等主导产业优势,加大黑木耳、蔬菜、小浆果等经济作物种植力度,推进友好绿色经济带建设。以绿色有机为导向,加强“三品一标”农产品认证,加快推动农业由总量扩张向质量效益提升转变,增加绿色有机食品种植。调优养殖结构,做大做强曙光肉牛、中天羊业、鑫宇牧业等企业,促进农牧民增产增收。规范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鼓励村集体依托资源优势,参与或发展多种规模经营,力争新增农业经济实体3家。
二是抓住第二产业发展关键。鼓励志有森林食品、隆广川等森林食品龙头企业发展精深加工,进一步提高蓝莓果汁、果酒等产品供给能力。支持森禾源家具、凯林木业等家具龙头企业精准对接市场需求,增强产品研发能力,提高生态环保家装、木制建材等产品的定制生产水平。支持柏成木艺、秋山工作室等木制工艺品企业提高产品质量,扩大产品影响力。支持北岩矿业、义升安汽车软管增产扩能、稳产优产。
三是突出第三产业发展重点。推动溪水国家森林公园、鄂伦春风情度假村、伊秦观光园、溪水醉蝶花谷等景区景点建设,开发提升森林观光、康体养生、休闲度假、民俗体验等旅游产品,鼓励重点民宿、研学基地打造特色品牌,丰富旅游观光沿线业态,加快推进“旅游+”、“+旅游”等业态新模式创新,鼓励社会资本投资旅游服务业。
四是以财源建设带动经济发展,大力扶持新兴产业。按照“产业优先、园区为重、企业为本、整体推进”思路,推动产业升级,积极培育接续产业,大力扶持新兴产业,构建基础财源稳固、主体财源支撑、接续财源跟进、新兴财源成长、群体财源发展的财源体系,实现我区财政收入快速增长。
(七)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注重民生补短板强弱项
一是大力保障改善民生。坚持加大民生领域投入,完善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参保工作。完善就业创业服务体系,以就业创业带动增收,力争城镇新增就业人数1700人。开展好关爱失独家庭活动,细化帮扶任务、标准、措施和时间节点,确保全面完成帮扶任务。做好拥军优抚工作,建立健全复退军人服务体系,争取实现双拥城市五连冠称号。
二是大力发展社会事业。优先发展教育。加大教育创优力度,注重教育公平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稳妥推进第三中学“市投区管”管理改革工作;加大中小学改厕、第一小学校舍维修、第三小学警务室改造、第一中学法治教室建设等项目争取力度。加强卫生服务。健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确保新建妇幼保健院、疾控中心业务用房完成建设;大力促进养老服务事业的发展,推进上甘岭镇人民医院兴办养老事业,推动医养结合。实施好养老机构消防升级改造项目和公益性骨灰堂寄存处建设项目。发展文化事业。推进文体中心、图书馆升级改造,进一步完善街道文化站、社区(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发展体育事业。进一步加强公共体育场地和设施建设,提升公共体育服务水平。
三是加强城区基础设施建设。加速老旧小区升级改造,完成友好和加工厂小区79栋4124户居民改造小区给排水、采暖、亮化等设施,完成小区绿化4.4万平方米、小区内道路6.3万平方米、小区周边道路1.4万平方米。充分发挥雪亮工程的作用,公安、交通、城管、环卫等部门联管联动联治,加强垃圾清运和垃圾分类管理,提升城乡环境卫生整洁水平,塑造城市新形象。
四是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完成“四类重点对象”危房改造任务,完成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项目,继续坚决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收官战,营造优美的人居环境,稳步推进“三清理三拆除三整治”,抓好垃圾污水处理、厕所革命工作,提升村容村貌,建设美丽乡村、特色乡村。大力补齐农村道路、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短板,有效激发农村发展动力和活力。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扎实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培育更多乡村富民产业,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促进信息化与现代农业融合发展,培育发展观光农业、休闲农业、创意农业,拓展农业发展经济新路子。
各位代表,当前宏观形势复杂多变,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任务比较艰巨。我们将在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和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进一步抢抓机遇、放大优势、创新举措,更加主动、更加扎实地推进各项工作,努力完成各项目标任务,为促进友好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