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好区人民政府
政府信息公开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政策 > 政府文件

索 引 号:
发文机关:
成文日期:
发文字号:
友政发〔2022〕21号
发布日期:
2022-06-28
时  效:
名  称:
关于印发友好区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的通知

关于印发友好区全民健身
实施计划(2021-2025年)的通知

发布时间:2022-06-28 08:00来源:友好区政府办公室访问量:
字体:

友政发〔202221

区属各有关单位、部门,上甘岭镇:

现将《友好区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伊春市友好区人民政府

2022628


友好区全民健身实施计划

2021-2025年)

 

为推动“十四五”时期全民健身运动实现更高水平、更高质量发展,根据《伊春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结合友好区实际,制定本实施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林都伊春特色,积极落实健康中国战略和全民健身国家战略,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充分发挥全民健身在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加快体育强建设中的积极作用,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身需求。

二、发展目标

2025年,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善,人民群众体育健身更加便利,健身热情进一步提高普遍养成自觉健身的意识和习惯,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占全总人口比例到达38.5%以上,在全社会形成崇尚健身健康、绿色生态、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

)全民健身设施有效供给。建设一批群众身边小型多样健身设施。重点推进足球场地建设,每万人拥有足球场地数量达到0.9块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6平方米以上

(二)全民健身活动广泛开展。每年组织举办具有一定规模的全民健身活动4项(次)以上,政府每四年举办一次全民健身运动会,每年8月开展“社区健身活动月”活动,实现全民健身活动区域、季节、人群、城乡全覆盖。

(三)体育社团组织有序发展。加强体育协会和体育俱乐部等体育社团建设,强化体育社团组织在全民健身活动中的带动、引领和指导作用。

(四)科学健身水平明显提升。推进国民体质监测和体育锻炼标准达标测验常态化。

三、主要任务与措施

(一)加大全民健身场地设施供给

1.加大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力度。按照规模适当、方便实用、安全合理的原则,结合老旧小区改造,充分利用非体育用地(空闲)等场所,建设群众身边多样化健身运动场所。加快发展以“三大球”为重点的集体球类项目和冰雪运动项目,建设完善足球、篮球、排球和冰雪运动场地设施,完善提升城市15分钟健身圈”和“30分钟冰雪健身圈”。

2.推进全民健身场地设施补短板工程。更新完善城乡健身场地器材设施,加大适儿化、适老化、无障碍化健身设施建设

3.落实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免费或低收费开放政策加强公共体育场馆开放服务监管,推动学校、机关和事业单位体育场地设施开放共享运用信息化技术提升场馆开放使用效益鼓励社会力量承接公共体育场馆运营管理,提高运营效率

(二)提升科学健身指导服务水平

4.开展国民体质监测活动。完善我区国民体质监测与运动指导中心(站)建设,更新体质测试器材,提高运行人员业务水平。依托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服务)中心建立国民体质测试服务点持续开展国民体质监测(测试)与运动指导活动。

5.贯彻落实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制度。以体质监测和达标测验数据为核心,积极组织开展我区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达标测试系列活动推动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活动常态化,实现区全覆盖

6.加强科学健身知识方法普及。围绕“健康伊春行动”,每年推出不少于1次运动促进健康系列讲座,普及健身知识,传播健康理念。

7.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完善社会体育指导员注册登记制度,建立社会体育指导员认证和管理服务平台,加强信息化管理手段。大力弘扬全民健身志愿服务精神,完善全民健身志愿服务平台建设。建立社会体育指导员绩效考核制度和激励制度吸纳更多有体育专业技能和志愿服务精神的人士加入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优化社会体育指导员年龄结构,提升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技能和水平。

(三)激发社会体育组织活力

8.建立以各级各类单项、行业和人群体育协会为支撑,基层体育组织为主体的全民健身组织网络。鼓励支持各行业、机关、企事业单位及乡镇(街道)、村(社区)发展各类群众性体育社会组织,组建形式多样的群众性体育俱乐部、健身团队。

9.加大政府购买体育社会组织服务力度引导体育社会组织参与承接政府购买全民健身公共服务。重点对队伍稳定、组织活跃、专业素养高的“三大球”、乒乓球、羽毛球、骑行、跑步等自发性全民健身社会组织给予场地、教练、培训、等级评定等支持。

)丰富全民健身赛事活动

10.开展社区健身活动。本着因地制宜、小型多样、就近就便的原则,以街道(乡镇)、社区(行政村)为单位,组织举办群众喜闻乐见、时尚休闲、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全民健身赛事活动。每年定期举办“社区运动会”,创新开展“社区健身活动月”活动

11.打造特色健身项目。开展好妇女、青少年、农民、少数民族、老年人、残疾人等人群的体育健身活动,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及林业局公司等企业职工体育健身活动。大力发展三大球、田径、乒乓球和羽毛球等竞技性强、普及面广的体育运动项目,鼓励发展业余联赛用足用好足球场地设施,推动足球运动发展。

12.培育全民健身活动品牌。开展好纪念毛主席题词、全民健身日、全民冰雪活动日等重要节点日主题活动。依托森林、冰雪、山地、河流等自然资源禀赋,培育具有林都伊春特色的徒步穿越、自然水域漂流、森林马拉松及休息运动、自驾、骑行等品牌赛事活动,扩大全民健身活动的影响力。

13.推广普及群众冰雪运动。紧紧围绕“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目标,积极组织开展“赏冰乐雪”系列活动,大力推动“百万青少年上冰雪”活动,推广普及滑冰、滑雪、雪地足球、雪地马拉松等赛事活动。

)推动全民健身融合发展

14.深入推进“健康伊春行动”。促进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将体育科学的理念与现代医学理念、运动健身指导与医学治疗、测试技术方法三者相融合,建立体育和卫生健康等部门协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运动促进健康新模式。

15.积极推动全民健身产业发展。充分发挥全民健身对发展体育产业的动力源作用,不断拓展全民健身领域,推动全民健身产业与其他产业的有机融合,加强全民健身与旅游、文化、康养等业态融合互通,拓展服务内容,延长产业链条,促进体育消费。

(六)建设全民健身网络数字化平台

16.积极运用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构建覆盖广泛、内容丰富及时便捷友好区全民健身网络服务和赛事活动系统平台。完善体育场馆在场地预定、赛事信息、体质监测、健身指导等方面智慧化服务功能

17.推动全民健身的智慧化发展。通过体育与新技术融合,为体育爱好者提供智能化、趣味性、高效率的运动健身服务,推进全民健身设施、器材智能化升级

营造全民健身浓厚氛围

18.宣传普及全民健身文化。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号自媒体加大全民健身宣传力度,普及健身常识,推介健身项目,讲好群众健身故事。推动形成全民健身意识深入人心,使全民健身成为一种新兴的生活方式。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加强党对全民健身工作的领导,建立全民健身联席会制度,完善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全民健身工作机制。落实全民健身配套政策措施,将全民健身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将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纳入国土空间规划,遵循统筹协调、城乡兼顾、合理布局和方便群众的原则,科学规划全民健身场地设施。

)加大资金投入。完善全民健身公共财政投入机制,发挥中央和省财政资金的引导、推动、示范作用,加大政府性基金与一般公共预算的统筹力度,建立全民健身多元投入机制。拓宽社会资本投入全民健身事业渠道,促进社会资本参与公共体育设施建设运行管理。

)壮大人才队伍。树立新型全民健身人才观,引导扶持社会力量参与全民健身人才培养。完善以全民健身管理者、社会体育指导员、全民健身志愿者、退役运动员、体育社会组织带头人、健身榜样等为核心的全民健身人才队伍体系,加强健身指导、组织管理、宣传推广、体医融合和志愿服务等多方面的人才培养和供给。

(四)健全保障体系加强场地设施安全运行监管,鼓励在公共体育场地周边配备医疗急救设施确保各类全民健身场馆设施达到安全、防疫、应急需求及消防要求。严格按照全民健身赛事活动安全防范、应急保障体系和户外赛事活动的分级管控体系要求,落实管控责任,实施动态调整,筑牢安全屏障。

政策解读:/zfxxgkcsb/zc/zcxd/2022/08/10844.html

分享到:
TOP 打印 关闭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友好区公众号二维码